关于申报省教育厅2016年度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
的通知
学院各单位:
为认真落实《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》(教技〔2012〕6号)和《河南省教育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(2011-2020年)》(豫人才〔2012〕8号)精神,按照《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实施办法》(教科技〔2013〕423号)规定,为做好2016年度河南省科技高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(以下简称“创新团队计划”)申报工作,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一、申请条件和领域
1.申请的创新团队须符合《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实施办法》第八条、第九条、第十条和第十一条所列各项基本条件;
2.申请的团队带头人年龄,在申报年度原则上不超过50岁(
1966年
1月
1日
后出生);
3.现任校(院)级领导干部不作为团队带头人申报;
4.承担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未结项者,不得作为团队带头人申报;
5.按照如下10个领域归口申报:数理信息、化学化工、农业生物、能源、信息、人口健康、资源环境、材料、先进制造、管理。
二、申请范围和名额
1.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申请范围限于全省普通高等学校。已获得本计划和国家、教育部及河南省创新团队计划等支持者,不在支持范围;
2.实行限额申报请登录河南省高校科技管理云服务平台查看;
三、申请方式及材料要求
1.创新团队计划申报工作依托河南省高校科技管理云服务平台(简称“云平台”)上传电子材料,同时报送纸质申请书。以学校为单位统一申报,不受理个人申请;
2.申请团队要认真阅读《实施办法》,登录河南省高校科技管理云服务平台http://hnzy.rcloud.edu.cn,从云平台下载《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申请书》,申请书填写完成并经过检查保护后,通过云平台进行在线提交;
3.各类相关证明材料须做成一个pdf格式的文件,统一命名为“单位 带头人姓名.pdf”,通过云平台以申请书附件形式进行在线提交。证明材料主要包括:团队带头人身份证、职称证、学历、学位证等彩色扫描件;团队取得的重大项目(国家基金等)立项或结项证明、教学或科研获奖证书、代表性论文、著作等首页、期刊检索、收录、引用证明等材料;
4.申请团队须同时提供电子讲稿,格式为ppt文件(含语音讲解)。电子讲稿时长不超过10分钟,内容主要包括:团队基本情况、研究方向及研究特色、科研工作基础及创新成果、拟开展的研究及预期成果、经费预算等。如超时,将以电子讲稿不合格处理。电子讲稿通过云平台以申请书附件形式进行在线提交;
5.申请团队须按照《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自评标准》(附件)进行自我打分,并在表格后附注分数说明。填写完成后以申请书附件形式通过云平台进行在线提交;
6.申报审核提交时间:
2015年
9月
11日
-
10
月12
日
;
7.纸质材料要求:申请材料必须突出重点,简明扼要,双面打印,不得超过80个页码(包括相关证明材料和自评标准)。《申请书》2份(A4纸型)、自评标准修改意见2份(单独装订,没有意见不用报);电子讲稿不用报送纸质文档。
纸质材料受理时间:
2015年
10月
14日
,逾期和不符合条件的申请材料恕不受理。
附件: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自评标准
科技开发处
2015
年9月15日
附件
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自评标准
团队研究方向:团队带头人:依托单位:
指标总类及
权重
|
指标分类
|
指标内容及分值
|
分数
|
团队研究水平
判定标准
(60%)
|
发表论文
及专著
|
近5年来团队发表论文(不超过20篇,团队带头人必须为论文作者之一。带头人第一作者系数为1,通讯作者系数为0.8,第二作者系数为0.5,第三作者及以后系数为0.1。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为团队成员者,系数为1):
(1)发表JCR一区论文:40分/篇
(2)发表JCR二区论文或A类国际会议论文:20分/篇
(3)发表JCR三区论文或B类国际会议论文或国家自然基金委管理学部A类重要期刊:10分/篇
(4)发表JCR四区论文或C类国际会议论文或国家自然基金委管理学部B类重要期刊:5分/篇
(5)发表SCI会议论文或EI收录期刊论文:3分/篇
(6)发表EI收录会议论文或中文核心期刊文论文:2分/篇
近5年来团队出版本专业相关著作(不超过5部,团队带头人为作者之一):
(1)国家一级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:15分/部
(2)其他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:10分/部
(3)正式出版的国际学术著作:15分/部
|
|
获得各类
科技教学
奖励
|
近5年来团队获得科研奖励(团队带头人为奖励获得者前五名):
(1)获得最高国家科学技术奖:100分/项
(2)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一等奖:60分/项
(3)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二等奖:40分/项
(4)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:20分/项
(5)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:10分/项
(6)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:8分/项
(7)获得地厅级科技进步一等奖:5分/项
|
|
科研项目
|
近5年来团队主持科研项目(团队带头人为项目主持人,或项目前三参与人并且主持人必须为本团队成员):
(1)主持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:60分/项
(2)主持国家重大研究计划以上级别项目:30分/项
(3)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以上级别项目、973计划项目子课题、973预研计划项目:25分/项
(4)主持其它类型国家级重点以上级别项目:20分/项
(5)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社会科学基金面上级别项目:15分/项
(6)主持其它类型国家级面上级别项目:12分/项
(7)主持省部级重点以上级别科研项目(项目经费在30万/项以上):8分/项
(8)主持地厅级重大以上级别科研项目(项目经费在50万/项以上):6分/项
|
|
自主知识
产权成果
|
近5年来团队获得授权专利(团队带头人为发明人之一):
(1)授权国际发明专利:10分/项
(2)三类以上新药证书或农作物审定品种:8分/项
(3)授权国内发明专利或软件著作权:5分/项
(4)授权实用新型专利:2分/项
|
|
科技成果
转化能力
|
近5年来团队科技成果转化水平(团队带头人或团队成员为成果的拥有者,成果类型包括专利、鉴定成果、结项成果等,科技成果转化应提供学校相关财务证明):
(1)单项成果累计转化收益在500万元以上:30分/项
(2)单项成果累计转化收益在200万-500万元之间:15分/项
(3)单项成果累计转化收益在200万元以下:10分/项
|
|
团队研究水平得分A
|
|
团队构成
判定标准
(40%)
|
科技荣誉
|
团队成员具有以下科技荣誉称号:
(1)两院院士:20分/人
(2)千人计划或长江学者:15分/人
(3)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或者“中原学者”:12分/人
(4)省级特聘教授或省级人才计划:10分/人
(5)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:8分/人
|
|
学术影响力
及社会贡献
|
团队成员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力及贡献:
(1)担任本领域国际权威学术组织常务委员:6分/人
(2)担任本领域国家级权威学术组织常务委员:4分/人
(3)担任本领域国际著名期刊编委:6分/人
(4)担任本领域权威国际学术会议程序委员会主席或副主席(PC Chair):4分/人
|
|
成员结构
|
(1)具有博士以上学历人数/团队总人数的比例:从0%-100%依次得0-10分
(2)年龄在40岁以下人数/团队总人数的比例:从0%-100%依次得0-10分
(3)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人数/团队总人数的比例:从0%-100%依次得0-10分
(4)具有海外1年以上学习及科研经历人数/团队总人数的比例:从0%-100%依次得0-10分
|
|
团队构成得分B
|
|
合计得分A+B
|
|
附:打分说明及依据(须列出得分的详细条目,如1、JCR一区论文名称:***,发表期刊:***,发表时间:***,作者名单:***。2、承担项目名称:***,立项时间:***,编号:***,经费:***,主要完成人:***。3、获得科研或教学奖励名称:***,等级:***,取得时间:***,证书编号:***,主要完成人:***。4、其他证明:名称:***,时间:***,主要完成人:***,等等。5、科技成果转化应提供学校相关财务证明。6、最终合计得分是:A×60%+B×40%)